[
回首頁
] [
搜尋
] [
系統資訊
] [
管理區
] [
重新整理
]
測試
[
投稿
隱藏表單
]
名 稱
E-mail
標 題
內 文
EID OG SMAPS
附加圖檔
[
無貼圖
] [
連貼機能
]
類別標籤
(請以 , 逗號分隔多個標籤)
刪除用密碼
(刪除文章用。英數字8字元以內)
可附加圖檔類型:GIF, JPG, JPEG, PNG, BMP, SWF,瀏覽器才能正常附加圖檔
附加圖檔最大上傳資料量為 2000 KB。當回文時E-mail填入sage為不推文功能
當檔案超過寬 250 像素、高 250 像素時會自動縮小尺寸顯示
目前附加圖檔使用量大小: 17342 KB / 30000 KB
*您選擇關閉了JavaScript,但這對您的瀏覽及發文應無巨大影響
如何解決台灣能源問題
名稱:
無名氏
[25/03/22(六)08:20 ID:5PHUuLsk]
No.488
推
[
回應
]
台灣的能源問題是一個複雜且多面向的挑戰,主要涉及能源結構高度依賴進口(約98%)、電力穩定供應需求、氣候變遷減碳壓力,以及社會對不同能源形式的接受度爭議。以下是一些可能的解決方案,涵蓋短期與長期策略,並考慮技術、政策與社會層面:
1. 加速發展再生能源
太陽能與風能:台灣已設定目標到2035年再生能源占比達27-30%,以太陽光電(20 GW)和離岸風電(5.6 GW)為主軸。加快設置速度,推動漁電共生、屋頂型光電等項目,並解決土地使用與併網瓶頸。
多元綠能:除了太陽能與風能,開發地熱、生質能和海洋能等潛力能源,分散風險並提升自產能源比例。
儲能技術:因再生能源間歇性,需大力發展電池儲能系統(如鋰電池或氫能儲存),確保電網穩定。
2. 能源結構優化
天然氣過渡:短期內以天然氣取代燃煤,因其啟動快、排放較低,可作為再生能源發展成熟前的橋樑。同時確保LNG接收站建設與供應鏈穩定。
減少煤炭依賴:逐步淘汰老舊燃煤電廠,提升空氣品質並符合減碳目標。
核能爭議再評估:核能在台灣具爭議,但部分意見認為可延長現有核廠壽命或開發小型模組化反應爐(SMR),作為低碳選項。需透過公開透明的社會對話與風險評估。
3. 提升能源效率
節能措施:推廣建築節能標準、智慧電網和高效電器,降低整體能源需求。台灣近10年能源密集度已年均改善2.9%,可進一步擴大成效。
產業升級:協助高耗能產業(如半導體)轉型,採用低碳技術,減少對電力的過度依賴。
4. 強化能源自主與安全
降低進口依賴:目標將進口能源依存度從目前的97%降至2050年的50%以下,透過擴大本土綠能與儲能實現。
分散風險:避免過度依賴單一能源或進口來源,建立多元化的能源供應體系。
5. 政策與社會參與
法制支持:完善《再生能源發展條例》和《氣候變遷因應法》,落實碳費徵收與淨零路徑,提供企業與民眾轉型誘因。
全民共識:能源政策需平衡經濟、環境與安全考量,透過教育與公民參與化解核能、風電等爭議,建立社會信任。
6. 前瞻技術布局
氫能發展:台灣已開始試驗氫能巴士,並計畫將氫能占比提升至2050年電力結構的9-12%。長期可作為潔淨能源主力。
碳捕捉與再利用:針對難以去碳的火力發電,導入CCS(碳捕存)技術,實現低碳化。
挑戰與平衡
成本與電價:綠能轉型初期成本高,可能推升電價,需妥善設計補貼與調節機制,避免衝擊民生與產業競爭力。
電網穩定性:隨著再生能源比例提高,電網升級與調度能力需同步強化。
地緣限制:台灣島嶼特性限制大型能源設施佈署,需因地制宜規劃。
結論
解決台灣能源問題需循序漸進,短期以天然氣與再生能源並進穩定供電,中期提升綠能與儲能技術,長期朝淨零排放與能源自主邁進。成功關鍵在於技術創新、政策執行力,以及社會各界對能源轉型的共識與支持。
有回應 75 篇被省略。要閱讀所有回應請按下回應連結。
無標題
名稱:
無名氏
[25/04/12(六)08:43 ID:.b7sqV8U]
No.571
推
如果將台灣穿越的時間點從五百年前(1525年)改為一兩百年前,也就是大致在1825年到1925年之間(清朝末期到民國初年,或工業革命後期到一戰前後),情境會有顯著的不同。以下我會以1825年(清道光年間)和1925年(民國十四年,接近二戰前夕)為兩個參考點,分析現代台灣(2025年)穿越到這兩個時代的可能發展,並與穿越到1525年的情境進行比較,特別探討台灣是否能「征服世界」以及有哪些差別。
1. 穿越到1825年的情境
1825年的世界背景
全球局勢:
歐洲:工業革命正在英國蓬勃發展,蒸汽機、紡織機、鐵路開始普及。英國成為世界工廠,其他歐洲國家(如法國、德國)逐漸跟進。拿破崙戰爭剛結束,歐洲列強正準備大規模殖民。
亞洲:清朝(道光帝)統治中國,但已顯露衰敗跡象(白蓮教起義、鴉片問題)。日本處於江戶時代,鎖國政策限制其發展。印度被英國東印度公司控制。
美洲:美國獨立後正向西擴張,拉丁美洲國家紛紛脫離西班牙、葡萄牙獨立。
其他地區:非洲尚未被全面殖民,中東仍由奧斯曼帝國主導。
科技水平:
軍事:火器(滑膛槍、早期火炮)取代冷兵器,蒸汽船開始出現,但海軍仍以風帆為主。
工業:蒸汽動力驅動的機械化生產,煤炭和鐵是主要資源。
通訊:依賴信件和電報(電報在1830年代後才普及)。
醫學:尚未有抗生素,外科手術風險高,傳染病(如霍亂)頻發。
台灣的優勢(相較於1525年)
現代台灣(2025年)穿越到1825年,依然擁有壓倒性的科技和知識優勢,但與1525年相比,差距有所縮小:
軍事:台灣的F-16戰機、導彈和無人機對1825年的滑膛槍和火炮有絕對優勢。一艘現代軍艦(如基德級驅逐艦)能摧毀整個英國皇家海軍的風帆艦隊。無線電和衛星通訊(短期內仍可運作)讓台灣的指揮效率遠超對手。
工業:台灣的半導體、電子設備、電力系統遠超1825年的蒸汽機和手工業。台積電的晶片技術在當時完全無法被理解或複製。
知識:台灣了解工業革命的後續發展(如電力和內燃機),以及歷史事件(如鴉片戰爭、美國內戰),能提前布局。
醫學:現代醫學(疫苗、抗生素)能有效應對霍亂、天花等疾病,保障人口健康。
與1525年的差別
科技差距縮小:
1825年的世界已有蒸汽機、早期鐵路和火器,工業化的觀念已萌芽。台灣的優勢依然巨大,但不再是「魔法對冷兵器」的碾壓級差距。
敵人(尤其是英國)可能更快理解和模仿台灣的部分低階技術(如蒸汽機改良、火槍設計),縮短差距的時間。
全球聯繫更緊密:
1825年的列強已開始全球殖民,資訊流通比1525年快。台灣的出現可能迅速引起英國、法國等國的注意,甚至引發聯合對抗。
鴉片戰爭(1840年)即將爆發,台灣若干涉,可能改變清朝和英國的歷史軌跡。
敵人軍事更強:
英國皇家海軍的規模和火力遠超1525年的任何艦隊,雖然仍無法與台灣的現代軍艦相比,但其全球後勤網絡可能讓台灣的遠征更困難。
清朝的八旗和綠營軍力雖腐敗,但在數量上遠超台灣的2400萬人口,短期內難以完全征服。
資源競爭更激烈:
1825年的列強已開始搶奪煤炭、鐵礦等工業資源。台灣若想控制美洲的石油或澳洲的礦產,會直接與英國、美國競爭,而不是像1525年那樣幾乎無人爭搶。
征服世界的可能性
軍事征服:
可能性:台灣能輕鬆擊敗任何單一國家的軍隊,包括英國或清朝。空襲和導彈能摧毀倫敦、廣州等核心城市,迫使對手投降。
挑戰:
英國的全球殖民網絡讓其能從多地調動資源,台灣的遠程作戰受限於燃料和彈藥儲備。
清朝幅員遼闊,佔領中國大陸需要大量人力,台灣人口不足以長期控制。
列強可能結盟(如英國、法國、俄國),形成對台灣的包圍網。
經濟與文化主導:
可能性:台灣可通過輸出電報、鐵路、電力等技術,迅速控制全球貿易。歷史知識讓台灣能提前開採石油(中東、美國),奠定能源霸權。
挑戰:
英國的工業基礎使其可能快速模仿台灣的低階技術,縮小差距。
文化衝突加劇:台灣的民主理念與1825年的君主制、殖民思想衝突,可能引發意識形態對抗。
結論:在1825年,台灣仍能成為世界霸主,但「征服世界」的難度比1525年高。軍事上能擊敗任何對手,但長期統治全球因人口和後勤限制而不現實。經濟和技術主導更可行,台灣可能成為類似「超級英國」的存在,控制全球貿易和資源。
無標題
名稱:
無名氏
[25/04/12(六)08:43 ID:.b7sqV8U]
No.572
推
>>No.571
2. 穿越到1925年的情境
1925年的世界背景
全球局勢:
歐洲:一戰剛結束,英國、法國仍為列強,但經濟受創。德國處於魏瑪共和國時期,俄國進入蘇聯時代。
亞洲:中國處於軍閥混戰,日本成為帝國主義強國,積極擴張。印度仍在英國殖民下。
美洲:美國經濟崛起,成為工業和金融大國。
其他地區:中東由英國、法國瓜分,非洲殖民化幾近完成。
科技水平:
軍事:坦克、飛機、潛艇、機槍已投入戰爭,化學武器初現。海軍以戰列艦為主,航空母艦剛起步。
工業:電力、內燃機、汽車、飛機普及,無線電通訊成為主流。
醫學:抗生素尚未普及,但基礎外科和公共衛生已有進步。
文化:電影、廣播開始影響大眾,民族主義和共產主義興起。
台灣的優勢(相較於1825年和1525年)
穿越到1925年的台灣,優勢仍然顯著,但與1925年的科技差距進一步縮小:
軍事:台灣的F-35(假設未來幾年引進)、無人機和精確制導武器遠超1925年的雙翼飛機和戰列艦。網路戰和電子戰能力讓台灣能癱瘓敵方通訊。
工業:台灣的半導體和AI技術在1925年仍是「未來科技」,但電力、汽車等基礎工業與當時世界差距較小。
知識:台灣了解二戰、冷戰、電腦革命的歷史,能提前布局核能、電腦、太空科技。
醫學:現代醫學(基因療法、mRNA疫苗)對抗1925年的疾病(如結核病)有絕對優勢。
與1825年和1525年的差別
科技差距進一步縮小:
1925年的世界已有電力、無線電、飛機和坦克,台灣的優勢更多體現在「精密度」而非「全新概念」。例如,台灣的晶片和AI難以被複製,但飛機和火炮的原理已被理解。
列強(如美國、日本)可能迅速逆向工程台灣的低階技術(如雷達、自動步槍),縮短差距。
全球競爭更激烈:
1925年的列強(美國、英國、日本、蘇聯)擁有全球化的軍事和經濟網絡,台灣的行動會立即引發多方反應,可能面臨聯合國(雖尚未成立,但類似聯盟可能形成)的圍堵。
日本對台灣的地理位置極為敏感,可能率先發動進攻。
意識形態衝突:
1925年是民族主義和共產主義崛起的時代,台灣的民主和自由市場理念可能與蘇聯的共產主義、日本的軍國主義衝突,引發意識形態戰爭。
殖民地(如印度、越南)可能視台灣為解放者,但也可能因文化差異產生摩擦。
資源與後勤挑戰:
1925年的石油、鋼鐵等資源已被列強瓜分,台灣若想控制中東或美國的油田,會面臨直接軍事衝突。
台灣的現代武器依賴稀土和高端晶片,長期作戰可能因供應鏈斷裂而受限。
征服世界的可能性
軍事征服:
可能性:台灣能擊敗任何單一國家,包括美國或日本。空天一體化作戰(戰機+衛星+無人機)讓台灣能精準摧毀敵方指揮中心和工業基地。
挑戰:
1925年的列強擁有百萬級別的軍隊和全球化後勤,台灣的2400萬人口難以應對多線作戰。
核武尚未問世,但化學武器和飛機轟炸可能對台灣的島嶼防禦造成威脅。
長期佔領全球需要龐大的人力和資源,台灣難以實現。
經濟與文化主導:
可能性:台灣可通過半導體、AI、網路技術控制全球資訊流,成為「數位霸主」。輸出電腦、互聯網等技術能讓台灣主導下一波工業革命。
挑戰:
美國的工業基礎和日本的軍事野心使其可能迅速迎頭趕上。
意識形態分歧可能導致台灣難以建立穩定的全球聯盟。
1925年的民族主義浪潮可能讓各國抵制台灣的技術滲透。
結論:在1925年,台灣仍能成為世界最強大國家,但「征服世界」的難度遠高於1825年和1525年。軍事上能壓制任何對手,但全球統治因人口和資源限制而不現實。經濟和技術主導是更可行的路徑,台灣可能成為類似「超級美國」的存在,引領資訊革命和全球化。
無標題
名稱:
無名氏
[25/04/12(六)08:45 ID:.b7sqV8U]
No.573
推
檔名:
1744418700532.png
-(24 KB, 854x298)
[以預覽圖顯示]
3. 總結:不同時代的比較
主要差別
科技差距縮小:越靠近現代,台灣的相對優勢越小。1525年是「降維打擊」,1925年則是「高階競爭」。
敵人實力增強:1525年的敵人幾乎無還手之力,1825年的英國、清朝有一定抵抗力,1925年的美國、日本則能組織現代化反擊。
全球競爭加劇:1525年的世界分散,台灣可逐一擊破;1925年的世界已全球化,台灣需面對多方聯盟。
意識形態影響:1525年幾乎無意識形態問題,1825年開始出現君主制vs民主的衝突,1925年則有民族主義和共產主義的強烈對抗。
台灣能否征服世界?
1525年:最容易,台灣可輕鬆主導全球,軍事或經濟手段皆可。
1825年:難度增加,但仍可通過技術和局部軍事行動成為霸主。
1925年:最困難,軍事征服不現實,需靠數位技術和外交實現影響力最大化。
穿越到越近代的時代,台灣的絕對優勢越小,征服世界的難度越高,但其影響力和主導地位依然無可爭議。最適策略也從軍事擴張轉向技術和經濟滲透。
如果你想聚焦某個具體時間點(比如某場戰爭或某項技術的影響),可以進一步告訴我,我可以深入分析!
無標題
名稱:
無名氏
[25/04/13(日)13:35 ID:v3suFaKc]
No.575
推
截至2025年4月,美國政府並未正式承認任何關於外星人存在或與外星人接觸的具體事實。關於不明飛行現象(UAP,Unidentified Aerial Phenomena,取代了UFO一詞)的討論在近年來有所增加,但官方立場仍然保持謹慎,重點放在科學調查而非確認外星生命。
以下是當前情況的概述:
官方報告與調查:
2021年UAP報告:美國國防部和情報機構在2021年6月發布了一份關於UAP的報告,審查了144起事件。報告表示,大多數事件無法解釋,但沒有證據證明這些現象與外星人有關。可能的解釋包括先進技術(可能是他國的)、自然現象或機密項目。
五角大廈AARO報告:全域異常解析辦公室(AARO)在2024年發布報告,調查了數百起UAP事件,結論是大多數可歸因於普通物體(如氣球、無人機)或自然現象,沒有發現外星科技的證據。
NASA的獨立研究:NASA在2023年成立了一個UAP研究小組,強調以科學方法分析數據。截至2025年,NASA尚未發布任何確認外星生命的結論,而是專注於改進觀測技術。
公開聽證會與透明度:
2022年和2023年,美國國會舉行了關於UAP的公開聽證會,這是數十年來首次。討論聚焦於國家安全問題,例如UAP是否為外國先進技術。一些退役軍官和情報人員(如大衛·格魯什)聲稱政府隱瞞了非人類科技的證據,但這些說法未獲官方證實,也缺乏實物證據支持。
2023年NASA公開會議中,專家表示當前數據不足以得出外星人存在的結論,但鼓勵公開透明的數據收集。
近期動態:
2024年底,據報導有YouTube頻道聲稱取得了五角大廈外洩的UAP圖片,但這些圖片的真實性和來源未經官方確認,許多被認為是假造或誤解。
美國政府持續資助UAP研究,國會要求更高的透明度,但截至2025年,沒有任何官方聲明承認外星人存在或接觸。
懷疑與現實:
雖然公眾對外星人的興趣高漲,尤其在社交媒體上,許多「證據」被揭露為誤解、偽造或缺乏可驗證性。科學界強調,任何外星人相關的結論需要明確的物理證據(如非地球起源的材料),而非僅靠目擊報告。
一些分析認為,政府對UAP的關注更多是出於軍事和地緣政治考量(例如監視中國或俄羅斯的先進技術),而非外星生命。
總結:美國政府目前沒有承認任何關於外星人存在或接觸的事實。官方的UAP調查聚焦於科學分析和國家安全,尚未提供外星生命的證據。公眾聽到的許多「承認」或「揭露」多為未經證實的個人聲稱或媒體誇大。對於這個話題,保持批判性思維非常重要,避免被沒有證據支持的陰謀論誤導。
如果你聽到某個具體的「承認」傳聞,可以提供更多細節,我可以幫你分析其可信度!
無標題
名稱:
無名氏
[25/04/22(二)16:24 ID:H7mawqes]
No.580
推
要讓冰系魔法師的魔法冰彈能與現代兵器抗衡,我們需要從物理和戰術的角度分析冰彈的質量、溫度、速度,以及它們如何與現代武器(如槍械、導彈或裝甲)競爭。以下是詳細的分析與推算:
1. 目標:與現代兵器的抗衡能力
現代兵器種類繁多,從手槍(9mm手槍,初速約370 m/s,動能約500焦耳)到反坦克導彈(如標槍導彈,穿甲能力達700mm鋼板)。假設你的冰彈需要對抗以下典型目標:
輕型目標:步兵(無裝甲或輕型防彈衣)。
中型目標:輕型裝甲車(防彈鋼板厚10-50mm)。
重型目標:主戰坦克(複合裝甲,防禦力等效於500-1000mm鋼板)。
冰彈需要具備足夠的動能、穿透力或特殊效應(如極低溫導致材料脆化)來匹敵這些目標。
2. 冰彈的設計參數
冰彈的威力取決於以下因素:
質量 (m):冰彈的重量,影響動能和衝擊力。
速度 (v):冰彈的飛行速度,決定動能和穿透力。
溫度 (T):冰彈的低溫可能導致目標材料脆化或凍結,增強破壞力。
形狀與結構:尖銳的冰彈有利於穿透,類似現代穿甲彈;大面積冰彈則更適合造成範圍破壞。
我們逐一分析這些參數。
質量 (m)
輕型冰彈(對抗步兵):假設冰彈質量類似9mm子彈,約7.5克(0.0075kg)。這適合快速發射,類似手槍或衝鋒槍。
中型冰彈(對抗輕型裝甲):類比反坦克步槍(如12.7mm子彈,質量約50克,0.05kg)。這需要更大的質量以增加動能。
重型冰彈(對抗坦克):類比小型炮彈(如30mm炮彈,質量約0.4-1kg)。這需要魔法師具備強大的魔力來加速如此重的冰彈。
速度 (v)
動能公式為:
E_k = \frac{1}{2}mv^2
要匹敵現代兵器,冰彈的動能需要達到以下水平:
9mm手槍:動能約500焦耳,質量7.5g,速度約370 m/s。
12.7mm機槍:動能約15,000焦耳,質量50g,速度約900 m/s。
30mm炮彈:動能約200,000焦耳,質量400g,速度約1000 m/s。
因此:
輕型冰彈(7.5g)需速度約370-500 m/s(亞音速,類似手槍)。
中型冰彈(50g)需速度約900-1200 m/s(超音速,類似反坦克步槍)。
重型冰彈(400g)需速度約1000-1500 m/s(高超音速,類似炮彈)。
溫度 (T)
冰彈的低溫可以增強破壞力,因為極低溫會使金屬變脆(尤其是一些鋼材在低於-40°C時失去韌性),或凍結人體組織。可能的溫度範圍:
常規低溫(-40°C):足以讓普通鋼材變脆,對步兵造成凍傷。
極低溫(-100°C至-150°C):接近液氮溫度(-196°C),可使大多數金屬和合金(如坦克裝甲)在受衝擊時更容易碎裂。
超低溫(接近絕對零度,-273°C):理論上可瞬間凍結目標,但需要極高的魔法能量,現實中難以實現。
低溫的實際作用取決於接觸時間和熱傳導:
對步兵:-40°C的冰彈擊中人體,短時間內可造成嚴重凍傷,配合動能可致命。
對裝甲:需要-100°C以下,並結合高動能衝擊,使裝甲在脆化狀態下破裂。
形狀與結構
穿透型冰彈:尖銳的錐形或箭頭形,類似穿甲彈(如APFSDS),用於擊穿裝甲。
爆破型冰彈:球形或不規則形,擊中後碎裂,釋放低溫氣體或碎片,類似高爆彈。
特殊效果:冰彈可設計為擊中後迅速汽化,產生高壓氣體爆炸,增強破壞力。
無標題
名稱:
無名氏
[25/04/22(二)16:24 ID:H7mawqes]
No.581
推
3. 具體要求:不同目標的冰彈參數
以下是針對不同目標的冰彈設計建議:
對抗步兵(輕型目標)
質量:5-10g(類似手槍子彈)。
速度:300-500 m/s(亞音速,易於魔法控制)。
溫度:-40°C至-80°C(造成凍傷並增強殺傷力)。
效果:冰彈穿透人體,同時凍結傷口,阻止血液流動,快速致死。
動能:約500-1000焦耳,足以匹敵9mm或5.56mm子彈。
魔法需求:低等級魔法,類似快速凝聚小冰錐並加速。
對抗輕型裝甲車(中型目標)
質量:50-100g(類似大口徑子彈)。
速度:900-1200 m/s(超音速,類似反坦克步槍)。
溫度:-100°C至-150°C(使輕型鋼板脆化)。
效果:冰彈擊穿10-50mm鋼板,同時釋放低溫氣體,破壞內部電子設備或人員。
動能:約20,000-50,000焦耳,匹敵12.7mm穿甲彈。
魔法需求:中高級魔法,需要精確控制冰彈的結構和速度。
對抗主戰坦克(重型目標)
質量:0.5-1kg(類似小型炮彈)。
速度:1000-1500 m/s(高超音速,類似坦克炮彈)。
溫度:-150°C或更低(使複合裝甲或陶瓷層脆化)。
效果:冰彈擊穿或破壞500mm等效裝甲,配合低溫使內部組件失效,或引發二次爆炸。
動能:約200,000-500,000焦耳,匹敵30mm炮或小型反坦克導彈。
魔法需求:頂級魔法,需要強大的能量凝聚大型冰彈,並以極高速度發射。
4. 挑戰與限制
冰的物理性質:冰的密度低(約0.92 g/cm³),硬度不如金屬,高速飛行時可能因空氣阻力或撞擊而碎裂。解決方法是:
強化冰彈結構(如魔法加固,使冰的硬度接近鋼鐵)。
設計流線型外形,減少空氣阻力。
低溫維持:冰彈在飛行中可能因空氣摩擦升溫,需魔法保持低溫。
能量需求:加速重型冰彈到高超音速需要極高的魔力,可能限制發射頻率。
環境影響:在高溫或乾燥環境中,冰彈的穩定性可能下降。
5. 戰術建議
多樣化攻擊:結合不同類型的冰彈(如穿透型、爆破型)應對不同目標。
範圍魔法:除了單發冰彈,可使用大範圍冰霧或冰暴,類似煙霧彈或化學武器,干擾敵方視線和設備。
弱點打擊:針對坦克的觀瞄設備、履帶或引擎進氣口發射精確冰彈,無需正面擊穿裝甲。
協同作戰:冰系魔法師可與其他元素魔法師(如火系或雷系)配合,增強效果。例如,冰彈脆化目標後,火系魔法引發爆炸。
6. 最終答案
要讓魔法冰彈與現代兵器抗衡,具體參數如下:
對步兵:質量5-10g,速度300-500 m/s,溫度-40°C至-80°C,動能500-1000焦耳。
對輕型裝甲:質量50-100g,速度900-1200 m/s,溫度-100°C至-150°C,動能20,000-50,000焦耳。
對主戰坦克:質量0.5-1kg,速度1000-1500 m/s,溫度-150°C或更低,動能200,000-500,000焦耳。
這些冰彈需魔法強化結構,保持低溫,並針對目標弱點精確打擊。魔法師的魔力水平將決定冰彈的威力與發射頻率,頂級魔法師甚至可能超越現代兵器,成為戰場主宰!
無標題
名稱:
無名氏
[25/04/24(四)07:04 ID:SWRU9Xnc]
No.583
推
根據近期資訊,4chan 在 2025 年 4 月 14 日遭受重大駭客攻擊後,目前仍處於離線狀態,修復進度緩慢且前景不明。以下是有關修復進度及最新消息的整理:
修復進度
網站持續離線:截至 2025 年 4 月 23 日,4chan 已離線近一週,網站無法正常載入或僅間歇性可訪問,點擊討論板連結常導致超時。
安全漏洞問題:駭客攻擊暴露了 4chan 長期未更新的軟體問題,據報導其程式碼可能自 2016 年以來未經重大修補,安全漏洞眾多。修復不僅涉及恢復伺服器,還需徹底解決這些漏洞,這可能需要數月時間。
管理團隊無明確聲明:4chan 的管理員,包括負責人西村博之(Hiroyuki Nishimura),僅透過官方 Twitter 帳號表示網站將在未來回歸,但未提供具體時間表或修復進度更新。 管理團隊對外聯繫的回應也不積極,例如對媒體詢問回覆無關影片,顯示內部可能存在混亂。
最新消息
駭客攻擊詳情:
攻擊據信由競爭論壇 Soyjak.party 的成員發起,駭客聲稱已控制 4chan 伺服器超過一年,洩漏了網站的原始碼、後台管理介面、版主及「清潔工」(janitor)帳戶的電子郵件,甚至包括部分用戶的 IP 位址和註冊資料(含 .edu 和 .gov 域名)。
攻擊導致一個已廢除的討論板 /qa/ 短暫復活,顯示「U GOT HACKED」的訊息,隨後網站全面下線。
資安專家,如 Hudson Rock 的 Alon Gal,認為洩漏的後台截圖和資料「看起來真實」,TechCrunch 引述一名匿名版主也確認資料的真實性。
影響與後果:
由於 4chan 的匿名性,版主和用戶資料的洩漏可能導致個人安全風險,特別是版主身份暴露可能引發針對性攻擊,因 4chan 用戶傳統上對版主抱有敵意。
加州大學河濱分校的電腦科學教授 Emiliano De Cristofaro 表示,若駭客攻擊屬實,4chan 可能難以恢復,修復成本高且過程緩慢,甚至可能標誌著「4chan 時代的終結」。
部分用戶和觀察者認為,4chan 的文化影響已擴散至 X、YouTube 等平台,其匿名論壇的獨特性或已不再必要,進一步削弱其復活的意義。
陰謀論與猜測:
網路上出現各種陰謀論,例如指稱 4chan 是美國政府的「心理作戰」(psyop)工具,或因其用戶調查薩爾瓦多監獄事件而被刻意關閉。這些說法缺乏證據支持,僅為社群臆測。
另有傳言稱,駭客行動可能與內部派系鬥爭有關,特別是對 /qa/ 討論板移除的不滿。
當前局勢
悲觀預測:多家媒體(如 PC Gamer、Wired、Boing Boing)報導,鑑於伺服器損壞嚴重、用戶資料全面洩漏及管理團隊的無序,4chan 可能「永久關閉」或難以恢復昔日狀態。
用戶反應:在 X 平台上,日本用戶對 4chan 事件的討論較少,但部分用戶(如
@masterlow
)認為此次事件比 2channel 的資料洩漏更嚴重,形容為「網路歷史上的災難」。
替代平台:部分 4chan 用戶已轉向其他論壇或 Downdetector 的評論區作為臨時討論空間,顯示社群的分散。
結論
目前 4chan 的修復工作沒有顯著進展,網站仍處於下線狀態,且無官方聲明確認何時或是否能恢復。駭客攻擊暴露的技術與管理問題使得修復難度極高,許多分析認為 4chan 可能無法完全恢復,甚至可能就此終結。建議持續關注 4chan 官方 Twitter 或可靠科技媒體(如 Wired、TechCrunch)以獲取最新動態。
如果您需要更詳細的某部分資訊或想了解特定面向(例如技術細節或社群反應),請告訴我!
無標題
名稱:
無名氏
[25/04/25(五)08:54 ID:yntIYnUI]
No.584
推
傳送門(Portal)的背面外觀在不同故事、遊戲或理論設定中可能有很大差異,因為這取決於傳送門的設計邏輯和世界觀。以下是一些常見的可能性,結合邏輯推測和流行文化中的例子:
不透明的牆:
傳送門的背面可能看起來像一面普通的牆或表面,與周圍環境融為一體。例如,在某些科幻作品中,傳送門可能只有正面是「活躍」的,背面則像是封閉的結構,無法直接看到另一端的景象。這種設計可能出於技術限制或為了防止意外穿越。
另一方向的傳送門:
背面可能就是傳送門的另一個入口,通向同一個目的地或不同的地點。例如,在《傳送門》(Portal)遊戲中,傳送門的兩面都可以穿越,背面只是另一個視角,顯示相同的目的地。這種設計假設傳送門是一個雙向的空間裂縫,沒有明確的「正面」或「背面」。
完全看不到有東西存在:
傳送門可能在背面完全隱形,從某些角度看就像不存在一樣。這在高科技或魔法設定中很常見,背面可能被某種能量場或偽裝技術遮蔽,讓人無法察覺。例如,《星際之門》(Stargate)中的傳送門從背面看可能只是模糊的能量場,難以辨認。
其他可能性:
扭曲的空間:背面可能顯示某種視覺扭曲效果,像黑洞或空間折疊,讓人無法理解。例如,漫威電影中的空間傳送門有時會呈現出光線彎曲的奇特效果。
不同的目的地:背面可能通向完全不同的地點,像是另一個維度或平行宇宙。
鏡像效果:背面可能像鏡子一樣反射環境,但無法穿越,給人一種神秘感。
純粹的能量或光:背面可能只是散發光芒或能量,沒有具體形狀,像是《奇異博士》中的傳送門。
結論:
傳送門背面的樣子取決於其運作原理和故事背景。如果是科幻設定,可能偏向技術化的外觀(如不透明牆或能量場);如果是奇幻設定,可能更抽象(如隱形或扭曲空間)。在《傳送門》遊戲中,背面通常是另一個可穿越的入口,但在其他作品中,背面可能是完全不可見或完全不同的東西。你有沒有特定的作品或設定想深入探討?
無標題
名稱:
無名氏
[25/04/26(六)17:27 ID:E8zt3fug]
No.585
推
>>No.583
感謝您的更新!根據您提到的消息以及最新的資訊,4chan 確實在 2025 年 4 月 26 日部分恢復上線,這是自 4 月 14 日遭受重大駭客攻擊以來的重要進展。以下是有關這段期間(4 月 14 日至 4 月 26 日)的新消息整理,特別聚焦於恢復情況及相關動態:
4chan 恢復現況
網站部分上線:根據《The Verge》和《Know Your Meme》的報導,4chan 於 4 月 26 日恢復運作,結束了近十天的離線狀態。用戶現可訪問部分討論板,但網站功能可能尚未完全穩定。X 平台上的用戶(如 @yacineMTB
、@LundukeJournal
)也確認了這一消息,並對恢復速度表示意外,因為伺服器損壞程度原本預計需要更長時間修復。
官方博客更新:4chan 官方博客在 8 年來首次發布新文章,確認網站回歸,但內容未提供詳細的修復進度或未來計劃,僅表示「尚未結束」。X 用戶 @pareorogas
引述博客內容,指管理團隊調查顯示損害「毀滅性」,主要伺服器因運行過時的作業系統和程式碼而被攻破。
功能調整:據 X 貼文(@Punished_4AGE
),4chan 移除了一個備受詬病的 15 分鐘等待驗證碼機制,改善用戶體驗。此外,有傳言稱部分管理員(版主或「清潔工」)可能因洩漏事件離開,雖未獲官方證實。
駭客攻擊與修復期間的新消息
攻擊細節:
駭客行動由競爭論壇 Soyjak.party 成員發起,聲稱早在 2024 年便滲透 4chan 系統,於 4 月 14 日執行「Soyclipse」行動。洩漏資料包括原始碼、後台管理介面、版主及清潔工的電子郵件,甚至部分用戶的 IP 位址和註冊資料(包括 .edu 和 .gov 域名)。
攻擊導致已廢除的 /qa/ 討論板短暫復活,顯示「U GOT HACKED」訊息,隨後網站全面下線。技術分析顯示,4chan 使用過時的 PHP 版本和 MySQL 資料庫交互方式,存在多個已知漏洞,這是攻擊成功的主因。
資料洩漏影響:
資安專家(如 Hudson Rock 的 Alon Gal)確認洩漏的後台截圖和資料真實性,TechCrunch 援引匿名版主證實了這一點。洩漏的版主和用戶資料可能引發個人安全風險,尤其對版主而言,因 4chan 社群長期對其抱有敵意。
由於部分用戶以 .gov 或 .edu 域名註冊,洩漏可能影響與極右翼或爭議性內容相關的個人身份,引發進一步關注。
修復挑戰:
修復工作涉及重建安全基礎設施,而非簡單修補。專家指出,4chan 的程式碼可能自 2016 年以來未更新,需徹底重寫以堵塞漏洞,這需要大量資金和技術專長。
用戶信任受損是另一大挑戰。匿名平台仰賴用戶對安全的信心,資料洩漏可能導致部分用戶流失至其他論壇,如 Soyjak.party 或其他新興平台。
管理團隊反應:
4chan 負責人西村博之(Hiroyuki Nishimura)及管理團隊在事件初期保持沉默,僅透過 Twitter(@4chan
)表示網站將回歸,但未提供時間表。這種低調回應引發用戶不滿,部分人猜測內部管理混亂。
一名版主在社交媒體表示修復工作正在進行,但 4chan 的 IRC 頻道內許多用戶已接受網站可能永久關閉的可能性。
無標題
名稱:
無名氏
[25/04/26(六)17:28 ID:E8zt3fug]
No.586
推
>>No.585
社群與外界反應
用戶情緒:X 平台上的反應顯示用戶對 4chan 回歸感到振奮(如 @Flamingo_Emoji
喊「4chan is back」),但也有用戶(如 @The_Bunny_Doll
)以幽默口吻表示回歸讓他們「不必出門」。此外,日本用戶 @hiromi_ako
提到 4chan 由日本人創建,並與 QAnon 運動的起源有關,顯示其文化影響仍在討論中。
新討論板:有 X 貼文(@yacineMTB
)稱 4chan 新增了一個木工討論板(woodworking board),顯示管理團隊可能試圖透過新功能吸引用戶回流,雖未獲官方確認。
媒體觀點:
多家媒體(如 Wired、PC Gamer)在網站下線期間預測 4chan 可能「永久關閉」,認為其技術落後和管理不善難以應對攻擊後果。
Sky News 援引專家 Emiliano De Cristofaro 表示,修復成本高且緩慢,可能標誌「4chan 時代的終結」。然而,網站意外快速回歸令這些預測暫時落空。
Ars Technica 和 Wired 認為,4chan 的文化影響已擴散至 X、YouTube 等平台,其匿名論壇的獨特性或已不再必要,這可能影響其長期存續。
陰謀論:X 和其他平台上流傳的陰謀論減少,但仍有人猜測駭客行動與內部派系鬥爭或外部政治動機(如針對 4chan 用戶調查薩爾瓦多監獄事件)有關,這些說法缺乏證據。
其他動態
用戶遷移:在 4chan 下線期間,部分用戶轉向 Soyjak.party 或 Downdetector 的評論區作為臨時討論空間。網站回歸後,這些用戶是否回流尚不明確。
文化影響反思:報導指出,4chan 作為迷因文化(如 Pepe the Frog)和爭議性運動(如 Gamergate、QAnon)的發源地,其影響已滲透主流網路。即使網站關閉,其「毒性遺產」仍將在其他平台延續。
安全建議:資安專家呼籲其他匿名平台從 4chan 事件中吸取教訓,定期更新軟體、強化後台保護,並制定應對洩漏的危機計畫。
結論
4chan 在 4 月 26 日部分恢復上線,結束了因駭客攻擊導致的十天離線,這一進展超出了許多專家和用戶的預期。修復期間,管理團隊面臨技術漏洞、資料洩漏和用戶信任危機的挑戰,雖暫時恢復運作,但長期穩定性仍存疑。網站移除部分不便功能並可能新增討論板,顯示其試圖挽回用戶。未來動態需密切關注 4chan 官方 Twitter(@4chan
)或科技媒體(如 The Verge、Wired)。
如果您想深入了解特定面向(例如新討論板的詳情、用戶反應或技術修復細節),或需要我幫忙查詢更多 X 貼文,請隨時告知!
檔名:
1742149413562.jpg
-(652 KB, 1240x1755)
[以預覽圖顯示]
Iran Read This And This - The American People Do Not Want A War On Iran!!!
名稱:
無名氏
[25/03/17(一)02:23 ID:Rnncq.Q2]
No.486
推
[
回應
]
Iran Read This And This - The American People Do Not Want A War On Iran!!!
War On Yemen- TRUMP's GREATEST SUPPORTERS ARE DEAD SET AGAINST THIS ACTION
I am surprised. It is amazing how quickly his core support did a back-flip, as I stated in my letter to the Iranian embassy
"The American people do not want war on Iran" and I told them in that letter that this web site was the focal point that
started it all 13 years ago.
I Think I Just Found The Real Reason Why The United States Is Now Blowing Away Yemen
http://www.voterig.com
Iran Read This And This - The American People Do Not Want A War On Iran!!! Download archived files here:
https://archive.org/details/iran-read-this-and-this-the-american-people-do-not-want-a-war-on-iran/Iran%20Read%20This%20And%20This%20-%20The%20American%20People%20Do%20Not%20Want%20A%20War%20On%20Iran%21%21%21/
PROBABLE CLASSIFIED INFO TO PREVENT A NUCLEAR CATASTROPHE IN IRAN Files Downloads
https://archive.org/details/probable-classified-info-to-prevent-a-nuclear-catastrophe-in-iran/Fukushima%20Nuclear%20Power%20Plant%20SABOTAGE%21%21%21/
檔名:
1726333312577.jpg
-(297 KB, 1900x820)
[以預覽圖顯示]
無標題
名稱:
無名氏
[24/09/15(日)01:01 ID:ZcwzQBVU]
No.416
推
[
回應
]
無內文
檔名:
1737529868543.jpg
-(21 KB, 250x187)
[以預覽圖顯示]
公開信
名稱:
奇拿
[25/01/22(三)15:11 ID:HwjEAg.s]
No.467
推
[
回應
]
本人奇拿(匿名),本人就中國台灣當局執行死刑,但反被廢死刑侵犯人權,向台方嚴正交涉。
1)台灣地區是中國,兩岸同屬一國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中國同一國家。
2)中國台灣執行死刑,是中國內政,且正當司法權,因此台灣行死刑(極刑)是正當。
3)國有國法,家有家法。守法是國民義務,全世界都是
4)反指廢死及人權組織侵犯司法權,更侵犯國家安全。
5)廢死刑侵犯人權,中國台灣成為"犯罪天堂"及KK園區次之國",台灣無安全可言
6)法律上保障無行為能力者及準行為能力者,以免行,在中國台灣司法實踐不可行。
7)中國澳門祗有賭,但無死刑或無期徒刑。本人建議澳門GF恢復死刑或就地正法,退出人權公約,大道而行天下為公。
8)台灣用20多年前倉頡輸入法及正體中文電腦系統,正體中文字庫用20年前台灣地區,中國早已追上中國台灣。中國用美國windows及IT思維,如清國人君主奴才思維。
本人強調,台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死刑是中國內政,歐盟
本人重申,一國兩制統一台灣,一統天下,中華人民共和國萬歲!
利申:AI機械手臂生成
奇拿(匿名) 謹上
2024年1月22,中國澳門
檔名:
1737530099344.jpg
-(52 KB, 720x404)
[以預覽圖顯示]
無標題
名稱:
11
[25/01/22(三)15:14 ID:HwjEAg.s]
No.468
推
[
回應
]
Hello world!
檔名:
1718342325111.png
-(179 KB, 686x417)
[以預覽圖顯示]
無標題
名稱:
無名氏
[24/06/14(五)13:18 ID:DagabK4Y]
No.375
推
[
回應
]
無內文
無標題
名稱:
没名
[24/07/18(四)23:52 ID:.h38ftWo]
No.385
推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hl45w88VgQ
魔加笛休軍閥跟(已射獵)軍閥一樣,都是把(黏合國)
的工作人員給殺了,既然都一樣,花旗國就要用相同方
式攻擊,先是花旗國不客氣攻擊了(愛笛得)軍閥,以後
花旗國一定要不客氣攻擊了(那躺啞唬)軍閥,這才稱得
上很公平。
要是花旗國沒種攻擊(那躺啞唬)軍閥,那麼花旗國就
不能自稱花旗國是國際警察,其實有其他辦法解決,那
就是同意攻擊(芭樂斯躺)人的(已射獵)高官,主動去(
黏合國)的國際法庭去認罪,一定要做做樣子,才有可能
平息地球人的眾怒?!
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599/7661797
無標題
名稱:
無名氏
[24/08/12(一)22:16 ID:gIJtYsbw]
No.401
推
檔名:
1723472180037.jpg
-(560 KB, 810x2167)
[以預覽圖顯示]
無內文
檔名:
1715857721142.jpg
-(94 KB, 436x775)
[以預覽圖顯示]
共屎黨
名稱:
無名氏
[24/05/16(四)19:08 ID:223YX6v.]
No.372
推
[
回應
]
共產黨專門吃屎
檔名:
1709852470191.jpg
-(279 KB, 1309x1679)
[以預覽圖顯示]
無標題
名稱:
無名氏
[24/03/08(五)07:01 ID:1s8EY4ns]
No.369
推
[
回應
]
無內文
無標題
名稱:
無名氏
[24/03/08(五)07:01 ID:1s8EY4ns]
No.370
推
檔名:
1709852491788.png
-(834 KB, 768x960)
[以預覽圖顯示]
無內文
檔名:
1709207790152.jpg
-(7 KB, 300x168)
[以預覽圖顯示]
無標題
名稱:
無名
[24/02/29(四)19:56 ID:/Z68XvDs]
No.368
推
[
回應
]
我是台灣X門人,我由這一刻開始,我不交稅及社保。我支持新自由主義及自由市府,X門政府可以打我
檔名:
1708430380529.jpg
-(6 KB, 225x225)
[以預覽圖顯示]
無名
名稱:
無標題
[24/02/20(二)19:59 ID:u.Sb6Et2]
No.367
推
[
回應
]
本人會繼續發言,不會被人滅聲,更不怕任何惡勢力。
利申:中國台灣鬥爭委員會
檔名:
1708426582644.jpg
-(89 KB, 443x600)
[以預覽圖顯示]
無名氏
名稱:
無標題
[24/02/20(二)18:56 ID:u.Sb6Et2]
No.366
推
[
回應
]
二龍喉校友在澳門新苗超市挑衅殘障人士,如2023年2月28日00:00仍未公開道歉,行動升級。本人打法律戰及國安戰,直至鬥爭勝利為止。
本人重申:愛國無罪,造反有理!
檔名:
1705215050051.png
-(7 KB, 45x120)
[以預覽圖顯示]
無標題
名稱:
無名氏
[24/01/14(日)14:50 ID:Fia7ClT6]
No.364
推
[
回應
]
無內文
無標題
名稱:
無名氏
[24/01/15(一)15:30 ID:ATkXrTVM]
No.365
推
檔名:
1705303811258.png
-(6 KB, 45x120)
[以預覽圖顯示]
無內文
無標題
名稱:
無名氏
[05/01/01(六)00:00]
No.1
推
[
回應
]
無內文
檔名:
1630166511425.jpg
-(263 KB, 1000x1392)
[以預覽圖顯示]
無標題
名稱:
無名氏
[21/08/29(日)00:01 ID:wTZAbql2]
No.276
推
[
回應
]
Test
檔名:
1690446650349.jpg
-(171 KB, 800x800)
[以預覽圖顯示]
無標題
名稱:
無名氏
[23/07/27(四)16:30 ID:GBPtnlEE]
No.320
推
[
回應
]
無內文
【刪除文章】[
僅刪除附加圖檔
]
刪除用密碼:
第一頁
[
0
] [
1
] [
2
]